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孔院推 “中文 + 跨境物流” 课程 助中马铁路物流打通语言堵点

刘老师 阅读:26 2019-09-22 20:09:37 评论:0

 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的物流模拟仓内,孔院教师正用马来语讲解 “报关单填写” 的中文规范,学员们对着电子单据演练:“这批电子产品申报价值 5 万美元,原产地中国”;一旁的货架上,标有 “保税区”“跨境电商” 等中文标签的货箱整齐排列。该校孔院推出的 “中文 + 跨境物流赋能计划”,紧扣中老铁路、中马港口合作需求,已成为东南亚物流从业者对接中国市场的 “语言密钥”。

  “吉隆坡港有 3 万家物流企业想接入中国供应链,但 85% 因不懂中文报关术语、无法与中方货代沟通受阻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张伟介绍,课程体系涵盖 “报关实务 + 仓储管理 + 跨境运输” 三大模块,75% 内容结合实操场景设计:为海运企业开设 “集装箱调度中文精讲”,为货代公司打造 “报关单中文填写实战”,为电商物流企业定制 “退换货沟通规范”。孔院联合中国中远海运、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编写《马汉双语物流实操手册》,收录 350 句沟通话术、120 份单据模板与 60 个应急处理案例。

  “以前用翻译软件译‘customs declaration’,填错 3 次报关单被罚钱,现在能精准说‘报关申报要素’‘商品编码’,通关效率提升 3 倍。” 吉隆坡货代公司职员阿兹曼说,通过孔院 “模拟报关实战课”,他的团队成功承接中马铁路首批电子产品运输订单,货值达 800 万美元。孔院还搭建 “中马物流对接平台”,邀请 200 家中国货代企业入驻,2024 年已促成 3500 万元跨境物流订单,惠及 400 家东南亚物流商。

  HSK 物流专项服务同步落地。孔院设立 “跨境物流中文考点”,推出 “通关效率与 HSK4 级挂钩” 机制,达标企业可优先接入中国港口 “绿色通道”。数据显示,计划实施一年已培训 1500 名物流从业者,其中 85% 实现中文办公常态化,HSK4 级通过率从传统培训的 42% 提升至 94%。张伟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冷链物流中文课”,联合中马企业开发智能单据中文识别系统。

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zh.kongzi.edu.pl/post/3075.html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孔子学院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