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非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文加野生动物保护课程 实践型学习
南非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(以下简称 “开普敦孔院”)近日推出 “中文 + 野生动物保护”
特色课程,依托南非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,联合开普敦野生动物保护区,构建 “语言学习 + 实地实践 + 报告撰写”
的实践型培养模式。该课程面向开普敦大学环境科学、生物学专业学生,共 180 学时,分为 “野生动物保护中文术语”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案例”“保护区中文实践”
三大模块 —— 学生先学习 “大象”“犀牛”“栖息地” 等中文词汇,再前往保护区用中文记录动物活动数据(如
“犀牛每日进食时间”“大象迁徙路线”),最后用中文撰写《中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对比报告》。
**

2025 年课程启动以来,已组织 30 名学生完成 2 次保护区实践,环境科学专业大三学生丽贝卡・姆贝基的经历颇具代表性:“在保护区,我用中文记录‘长颈鹿种群数量变化’,还和中国动物学家用中文讨论‘红外相机的使用方法’,现在不仅中文词汇量增加了 500 多个,还学会了用中文撰写科学报告,上周我的报告《南非犀牛保护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的经验互鉴》获学校‘最佳实践报告’。” 开普敦孔院还与保护区合作设立 “中文保护志愿者” 岗位,课程优秀学员可成为志愿者,用中文为中国游客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,2025 年已有 12 名学生参与,累计服务中国游客 800 余人次。孔院中方院长表示:“南非野生动物保护是全球关注的议题,用中文参与其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文的实用价值,未来计划新增‘中文 + 生态旅游’方向,培养能为中国游客提供专业讲解的复合型人才。” 目前孔院已编写《野生动物保护中文实用手册(英汉对照版)》,收录 600 个专业词汇及 20 个实践案例,成为南非首本该领域中文教材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zh.kongzi.edu.pl/post/3262.html